复兴公园位于法国梧桐掩映的复兴中路北侧,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公园,也是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法式园林,曾经被誉为“上海的卢森堡公园”。
顾家宅公园,右前方为环龙纪念碑
上海开埠前,这里地处上海县城西郊,有大片农田,散布着一些农舍。村民多为顾姓,故名“顾家宅”。有一富户辟出10多亩土地,建造了一个私家花园,人们称之为“顾家宅花园”。
1900年8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一个月后,法国军队进驻上海。法国总领事逼迫上海道台同意,以7.6万两规银买下顾家宅花园及其周围152亩土地,其中112亩租给法军建造兵营。1904年,法军撤离,这里建起了网球场、弹子房、击剑馆、舞厅、酒吧等。
对称而富于变化的植物布局
1908年7月,法租界公董局决定将顾家宅兵营改建为公园。1909年6月建成,同年7月14日(法国国庆日)对外开放,名为“顾家宅公园”,俗称“法国公园”。
早期的顾家宅公园处于现在复兴公园的中部位置,面积不大。公园开放后,公董局陆续购买了2万平方米土地,又拆除了园西北占地9300平方米的马厩,后将华龙路(今雁荡路)南段及以东的一块土地划入公园,把园南公董局警务处俱乐部迁出。同时对公园的布局风格做了大规模调整和改建。1912年,为纪念法国飞行员环龙(Rene Vallon),在园中建立环龙纪念碑。
法国国庆日顾家宅公园游园活动
改建后,公园中有开阔的草坪,形成中轴对称的几何图案化植物造型。园内设音乐亭、喷水池和沉床式花坛,浓郁色彩大反差对比表现出浪漫的法兰西风格。从1914年起,公园年年(除抗战时期外)举行花卉盆景展览,成为公园的传统活动,尤其是菊花展览更是全市闻名,吸引成千上万市民前来参观。
环境优雅的顾家宅公园
公园以环境幽雅著称,是当年法租界文化、社交、节庆活动的中心。每逢法国国庆日,在园内举行阅兵典礼,晚上彩灯绚烂,燃放烟火,并举办舞会、游艺、提灯等活动。1922年,为欢迎法国霞飞元帅来访, 3月9日晚上在顾家宅公园举行提灯会。次日下午,霞飞在公园内种植了一棵象征意义的“自由树”。
顾家宅公园内消防演习
顾家宅公园开放初期规定:华人不得入内,但是侍候外国人的华仆可随主人入园。这种歧视中国人的规定,激起了许多爱国志士的强烈谴责。迫于舆论压力,1928年公董局决定,自7月1日起中国人可购票入园。此后游园人数逐步增加.。
30年代有人在《游顾家宅公园记》中写道:“奶妈或母亲携着孩子,悠悠地织绒线;男男女女并肩挽手的走桃花路;也有带着沉重的几十斤重的线装书在池边埋头勤读,也有痴汉似的独自在亭子里练拳。”
1949年8月6日至11日复兴公园举办劳军游园活动
1937年淞沪战争爆发。因战火波及,位于南市的上海市立动物园将动物无偿移交顾家宅公园。1944年公园改名为“大兴公园”,一度作为日军练兵场和仓库。1946年元旦又改名“复兴公园”,寓“民族复兴”之意。50年代,在公园内新建、扩建各类游乐服务设施,总面积扩为138亩。“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一度改名“红卫公园”,不久恢复原名。
上海解放后,复兴公园中曾多次举行群众性活动。1949年8月,上海市各界群众在园内举行劳军游园会。同年秋,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在园中举办战绩展览,并进行军事表演。20世纪60年代起,重大节庆日复兴公园都举办庆祝活动。
上世纪50年代复兴公园
1983年5月5日是马克思逝世100周年纪念日,上海市委在复兴公园为马克思、恩格斯雕像举行奠基仪式,雕像由三块花岗石组成,高8米。1985年8月5日恩格斯逝世90周年纪念日,马恩雕像落成揭幕,从此复兴公园增添了厚重的历史内涵。
1998年起,复兴公园内多次举办高雅的“玫瑰婚典”。公园里每日热闹非凡,“英语角”“戏曲角”吸引了众多市民参加,交谊舞、大家唱、羽毛球、广播操、太极拳等群众文体活动也持久蓬勃地开展。
上世纪50年代复兴公园
复兴公园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沧桑变迁,当年种植的悬铃木已经高大成林。进入新世纪后,复兴公园又经过改造,保留并提升了历史风貌和人文景观。徜徉在公园里,仍然能深切感受到法兰西园林的风情和神韵。
沉床花坛见证了复兴公园的百年沧桑
庄严肃穆的马恩雕像
(栏目合作:区档案馆 编辑:高磊)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