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王媛
通讯员 钱晶晶
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了太空授课。
极目新闻记者从武汉外国语学校初中部获悉,为了激发青少年对空间科学实验及科学研究的兴趣,该校在9月上旬,联合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组织学校生命科学社团的学生和科学家及中国空间站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一起,分别在地面和空间站共同播种拟南芥和水稻种子,开展两个月持续记录,对比它们在地球和太空中生长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探究。
武汉地区种子交接仪式
武汉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政教主任汪正林向记者介绍了这一个月以来,拟南芥和水稻种子种植经验。师生将拟南芥的种子分为了5组,水稻种子分为了3组,每一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种在了种植盒中,将配置好的营养液从种植孔缓缓注入土壤中,随后将种植盒移至阳光下进行萌发。
种植下的植物
学生们不仅进行植物种植和管理,确保种子顺利萌发,还以文字、图片、照片、微视频等形式记录植物生长过程并提出问题与思考,还发挥创意,运用绘制科学手绘、自主设计实验、撰写科学小论文等形式对植物进行记录和探究。
种植下的植物
10月12日,通过老师拍摄的图片和视频,学生观察到,水稻12颗种子一共萌发了8颗,最矮长至了1.6cm,最高长至了30cm。拟南芥生长得参差不齐,最矮长至了3cm,最高长至了14.6cm。
种植下的植物
学生写的观察记录表
“今天,两颗被掩埋的种子已经有一个发芽了,虽然不高,但是足以让我欣喜,我愈发期待它长高的样子了!”武汉外国语学校初中部的学生胡棣表示,能参与本次活动感到十分开心,他在观察记录表上画下了水稻种子的形状,记录下了每日浇水的情况,在表格中写下了发芽情况和叶片数量,和开花情况。“见证水稻种子的生长,此次活动会成为自己学生生活中难忘的回忆。”胡棣说。
学生写的观察记录表
学校表示,活动旨在鼓励同学们通过科学实践,提升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未来”的种子。生物组全体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迎接种植挑战,在创新实践中激发青少年对空间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兴趣,引导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求知、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培养未来科学家。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